Loading... 随着昨天(2022年12月4日)ICPC杭州站的落幕,我(应该)正式的离开这个比赛了吧~(注:按照规则,明年还可以打,但是明年研究生三年级,有没有时间和心情可能得另说) 回首这十几年来和代码打过的交道,整个过程又酸又甜,有苦有乐。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小菜鸡,但自己心里还是忘不掉这段路,忘不掉这段历程。来一篇流水账以作纪念。 ## 初相识:2008.10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我随着母亲,从县城转学到了蚌埠上学。那年正好我们小学来了一个信息学的老师,说要在学校培养人才,开班。我们数学老师看我有一些天赋,就把我推荐上去了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编程,第一节课的时候黑板上写着hello world的代码。 ```pascal program xx; begin writeln('Hello World!'); readln; end. ``` 老师在上面一行一行的解释,跟我们讲解每一个的作用。我在下面听课的时候反应很快,以至于老师都觉得我是不是曾经学过,那时候我感觉到这个真好玩,于是就正式入坑了。 小学的时候主要学的还是基础的语法和一些模拟题,那个时候的我理解起来还比较轻松,刷着beginner tyoj(现在应该已经没了),然后参与着学校的考试,学的感觉还是挺好的。每天晚上放了学去机房写上一个小时的代码,感觉很有乐趣。 就这么第一年就学下来了,后来09年春天参加市赛(小学初中高中一起比的,用的一套题),成绩也就一般,同年去打了一下NOIP的初赛,显然没过。那个时候只知道,东西还很多,还很难,还得慢慢来。 ## 参赛:2010春 虽然学校在学的人很多,但是坚持下来的其实只有我一个人了。后来我们那个老师也不教了,我就投奔了市里其他学校的老师。10年的春天,参赛市赛,有幸进入市小学队去参加省赛,但是在省赛里自己发挥的并不好,当时和我一起的同市另外两个学长学姐都获奖了(一个1=,一个2=,小学组三个题,一等是AK,二等是280+基本上)。我比完赛回去以后其实特别的沮丧,甚至有些自我怀疑,一度想放弃了,我外公就带着我去读了《岳阳楼记》,用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”来安慰我(现在看看其实有点不太符合语境),说我现在还在忧的阶段,后面就会乐起来了。后来我也就一直在坚持。同年也参与了一下普及组的NOIP,成绩190(1=线是200)。 ## 小升初之巅峰:2011-2012 六年级下学期,2011年再打省赛的时候,我AK获得一等奖的成绩,那一年蚌埠市小学组也获得了团队一等奖的成绩(三个同学分别1= 2= 3=)。那一次的比赛印象特别深,在安庆,坐着六个小时的绿皮火车,路上带的笔记本两个多小时就没电的,后面就和同学一起玩uno、搭纸牌……那个绿皮车我印象很深的是,只有买了车上的泡面,才给热水……然后下了火车站以后基本都是黑车,全部不打表 初一上学期NOIP,又打了一个190(1=线还是200),不过还好,内心还是能接受,毕竟差的不多对吧=。= 12年的时候,省赛因为在赛场上造出了个快速幂(那时候并没学过,后来才知道是快速幂),也获得了个省一等奖(初中就按线划得了),老师说当时差五分还是十分就能进省队(初中真的有省队吗)。同年NOIP,也成功考到200+,圆了普及组省一的梦。 ## 堕落:2013-2017.6 虽然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,但是后面也初二下以后要开始冲刺中考,文化课的压力太大,加上自己学起来开始真正感觉到了些难度,后面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再往编程上倾斜了。那个时候的我对dp开始就不是很能理解,觉得状态转移理解起来比较麻烦。但印象里那几年就是,年年都会考快速幂,年年都会考spfa变形。自己也遇事不决写dfs暴力。 后面的比赛其实并没有什么亮点,省赛越打越差,考数据结构都没学过,甚至有一年获得了五个小时爆零的成绩。后面也就每周上两个小时的课,训练量什么的完全不够。但是noip也一直在打,初三打提高组省三,高一提高组差10分省一,高二提高组差5分省一,后面也就彻底摆了。但是就是裸考的我,高三居然还混到了省一,其实有点amazing的。 靠着省一也就有了去自主招生的资本。17年参加了上海交大的冬令营和自招,但是数学物理不会;也参加了东南大学的自招,就是考的编程,但是我6个题只做出来了1个(满分100,最后17分多),差亿点点就能拿到降分(19分还是20分可以获得-5)。 就这样,靠着高考裸分(全国一卷,616,2900+名)压线进了北理计算机(北理17年安徽计算机类分数线就是616)。 ## 大学:2017.9-2022.12.4 暑假的时候就在家自学了下c语言,那时候也不懂,就是看看浙大和北大的mooc,学的是纯c。后来接近八月份的时候,算法实验室的牟学长联系了我,问我大学有没有兴趣打竞赛,那个时候我也同意了。他们发给我了个hdu多校的账号让我随便看看,我一看,这哪会啊(目瞪口呆)。 ### 2018-2019赛季 开学以后,又向学长们取取经,了解到了codeforces的网站,在这里是我竞赛真正的起点。从国庆开始,我就开始不断参与。从开学到寒假,成功上紫,后来又开了个小号一个多月上了紫。到大一暑假暑假给冲上了橙名。那个时候感觉才是真正的热爱起来了。 因为寒假上紫,后来沈学长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。由于周中课程较多,也只参与了队伍周末的训练。同时也参加了当年的西安邀请赛和徐州邀请赛,分别获得的金和银奖。(徐州邀请赛的榜好像找不到了) 那个时候我还不太能写题,只能看着队友c。西安邀请赛的时候,我和同校另一个队伍抢一血大作战,榜上是他们的一血,但是一血气球发给了我们。最后颁奖的时候奖牌又给了他们,我们后来还找主办方battle,又拿了块一血牌子回去hhh;同时我还记得我们赛场上有一个暴躁老哥,直接摔鼠标键盘大骂出题人,把边上的志愿者看的一愣一愣的,吓得都不敢说话。 徐州邀请赛的时候,题目的空间限制都是64M,队友最后写题目空间超了报了RE,一直没意识到空间的问题,比赛结束后甚至冲进裁判室找裁判要数据和赛时的代码,回到了宾馆以后立马就测起来了代码。队友直接说“这打银比打铁还难受”。我当时在边上,深刻的感受到了大家对于比赛的激情。 到了暑假打多校的时候,一周四场比赛的强度也很大,我确实有点懒散,没有补题。但是队友扔在坚持补题,感觉队友还是非常的稳健和厉害的。 开了学以后就保持正常的训练频率,国庆的时候紧急加训了几场,国庆结束以后的第一个周末就迎来了第一场区域赛18南京(2018.10.14)。 不得不说南航的食堂是真的很好,一个人发了三四张20块钱的餐券,食堂的价格也很良心。据说有的队伍直接去好一点的时候60块钱买烤羊排吃去了,我们比较偷懒就只在了体育馆对面的食堂就餐。 比赛的时候前期签到比较顺利(但是罚时比较高),到了中期,我们三个人一人手上一个题,都拿不出来,两个多小时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,当时的我第一次感到了内心的恐惧,还好队友心态比较好,3个多小时的时候,两个队友手上D和M交换了一下,就全都会了。他们过了题以后,也和我一起把K写完了。这样过了三个题,整个队比较激动,没有静下心来想E。当时场内榜单上只有英文队名,我们也没能发现同学校的其他队伍已经过了这个题。最后大家都没有很能静下心来想这个题,其实是个祖玛思维题。要是过了,那年也就进wf了qaq( 感觉第一场比赛即巅峰,半只脚进了wf。可能是心态发生了一点变化,后面的战绩实际上也越来越不好看了。 18青岛,三个人光速无罚时的过完了签到,签完到以后甚至在榜一呆了20多分钟,但是最后大家一起读了假题,就遗憾五题第一获得银奖。 比完赛第二天,队友要享受四星级宾馆的自助早餐,就慢慢悠悠的吃早饭,结果路上隧道收费站堵车,他提前取好了票,赶上了高铁,我们俩没有提前取票因为来不及了最后只好改签换班hhh CCPC18桂林,以罚时较低的优势,在滚榜的时候都以为必银了,结果银奖念到我们后面那个队就戛然而止了。据说这场A是个多校原题,但我们都没看出来qaq CCPC Final临时换了个队友,打了个铜首(SR31,因页面长度,后面还有一个题目没截图到)。 EC Final的时候,最后我紧急敲着判大质数的板子,最后10分钟,整个紧张感就起来了,就交一发,直接切回去继续查代码。最后打算再交的时候,发现三分钟前(4:55)的代码已经通过了。这种赛时的紧张感感觉不亚于南京,最后非常刺激的拿下了金奖。 这个赛季就这么愉快的过去了,icpc2金1银,ccpc1金1铜,对自己的成绩也是非常的满意。感觉这个时候也就是人生的巅峰了。 那一年南京网络赛干瞪眼大模拟,北京网络赛酒桌扑克大模拟,都是我写的,被队友戏称为扑克牌master( ### 2019-2020赛季 本来是约定继续组队的,结果按教练要求,更换了新的队伍,和18沈阳金+学弟组了队。但是这一年可能是专业课太多了,也可能是我太飘了。这一年我已经不怎么打cf了,训练还是坚持在vp。可能这也就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吧。 首先还是从西安邀请赛开始,由于打印机有打印长度限制(我们并不知情),和志愿者battle了接近一个小时打印的东西才送到,导致整体罚时也很高,喜提银首。 到了区域赛,首先是CCPC厦门,由于签到题容易读假题+有点难度,导致240人参赛的比赛,有效队伍只有208支队,只发了21个金奖。我们rk22再次喜提银首。 当时的我在赛场上也不够冷静,一直在狂交,导致签到题的罚时爆炸,少一些罚时,金奖也就有了。前一名只比我们有7分钟的罚时优势。 可能是两次银首的影响,我自己的心态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,在后面的ICPC的赛事中,发挥平平,拿到了ICPC徐州、南昌和ECFinal的三连银。 虽然队友总是喜欢自己背下锅,但是我其实知道,虽然我帮着出题了,但是我心态并不好,导致发挥上其实很不好。 我依稀记得,南昌的I是一个大模拟,我最后大胆开题;EC的G也是个大模拟,我们做了三个题以后,看了一圈其他的都不会,我就直接开写。写着的时候右后方坐着蔡队,他们是过了一个签到题以后就直接写的,过了这个题的时候激动的喊了出来,把一血抢走了=、=我们队也是全场第二个过这个题的队伍。 依靠着写大模拟的本事,这个赛季就在银中过去了。 ### 2020-2021赛季 大四了,也就很佛系的打一打了,又和一个同学、一个学长组了个新队,但从未有过训练。很佛系的想再拿到一个金,但是金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。 这一年,由于强基计划,强力选手好像散步到了各个学校,我校的ddl战神也不例外。这一年见证了ddl战神的冠军,真的是大为震撼。 首先是ccpc威海,由于我们队伍有研究生+那个时候刚开学,和ddl战神的同学混组的队伍。但是思维能力已经越来越不够了,想不出来思维题了,遗憾银奖。 接着ICPC上海,题目还是思维性强,对我们老年人很友好的,可惜队友最后算错了复杂度,做错了题。 EC Final作为赛季中的比赛,我作为扑克牌master,凭借着德州扑克的理解,赢了ddl一场,但可惜还是差一个题,要是和ddl队伍拼起来估计就金了(他们队没过德扑的题过了另外一题) 最后银川,看着赛站大,同时作为现场赛,不遵循35金的获奖上限。整体的旅游体验还是不错的。但是一个体育馆塞下1500个人,我们作为中间位置的队伍,打比赛的时候真的感觉到缺氧,整个人其实非常的不适,再加上被指针版字典树卡空间(同样报了RE,但这次知道RE可能是MLE了),整个人赛时后面表现并不是很好。 这个赛季作为本科的最后一个赛季,也就打算这么退役了。最终是以连续九场银奖收尾了。 ### 2021-2022, 2022-2023赛季 都已经读研了,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比赛上了。21-22赛季,随便抓了两个队友,继续续写了个银,获得十连银的成就。 22-23赛季,发现依然有很多多余的参赛名额,找到了两个上赛季金的学弟,本来想是再冲一波金的,但可惜这几天突发疫情,队友所在的宿舍楼层有阳性,上周一的时候,在得到可以离校的通知以后,他们都第一时间离校了,队伍也就原地解散了。 本场比赛是我一个人单挑完成的,可惜一开始签到题又犯了老毛病,题目没看清就开始爆交,导致罚时爆炸,喜提铜首。 一个人在隔离酒店也不是很清醒,开局光速用python过了F以后就去写D,但是看错了题,公式推错了+语言选错了,也比较急,就暴交了几发,最后7A,感觉这也是这场比赛的最大败笔。 随后看A,本质是就是(ax+by+c) mod m要求最小,求x y,拿出exgcd的板子敲了一波,一开始少考虑了一个情况,补上以后过了。 过完题之后整个人就非常的困,感觉中午12点刚吃完饭打比赛真的不如早上9点、11点这种。对着C和K自己也比较急,在一段时间的深呼吸之后,自己的心情在平复了下来,认真想一下C,想到了背包;再认真想一些K,想到了字典树,又想想银川被卡的惨痛教训,直接写了数组池子的字典树hhh……就这么两个题过去了 随后这个G,想到了aaaaaa的情况,没想到ababab的情况,树重构不会,自己编了一个字符串表示法。可惜没想到ababab,没能通过。刚刚在cf上试了一下,字符串表示树写的是对的,在cf上加上ababab的情况就够了。有些可惜。 I没想到大步小步的思想,所以也就没做出来。 M实在是没有时间看题了。 感觉这场比赛,如果和队友一起,真的能金吧,整个金区题目里没什么科技,主要还是考察的思维能力,但疫情啊,哎。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不要再有单双挑。 不过也好,成功打破了我的icpc十连银,解锁icpc铜奖。感觉也是给自己的旅程换种方式画上了一个句号吧。 ## 后记 其实从大二大三开始,我就开始接手集训队的管理工作了,到现在研二了,我还是参与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。心里对此一直有所热爱,有所向往,课余时间也参与一些oi的教学工作(给机构和学校都有过)。我觉得编程竞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如果能坚持,一定能成功的~ 仔细一想,我作为一个几年没训练的老学长,单挑都十分接近银奖了。那训练有素的学弟们呢,拿个银前区甚至金区,还是完全有希望的吧~只要愿意努力,就一定会有回报! 这一届办校赛的时候,看着一个个飘起来的气球,看大家在机房里努力奋斗的样子,真的很让我怀念现场赛的时光,也希望疫情早日退去,现场赛能尽快重来~ 谨以此文记录我从2008年到2022年这十几年来参与编程比赛的时光。 Last modification:December 16th, 2022 at 12:07 pm © 允许规范转载 Support If you think my article is useful to you, please feel free to appreciate ×Close Appreciate the author Sweeping payments Pay by AliPay Pay by WeChat